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尚扬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画外三则

2014-06-18 15:22:4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尚扬
A-A+

  一

  多年间,我在作画的路上彳亍而行,虽然画过些画,但自己总也不甚动情,因好多都不是自己想要画的,更不是想要呼喊出的东西。面对着生活中瞬息即逝的“艺术品”,对绘画之不得突破曾为之惆怅。加之其间世事变易沧桑,作画的事几至完全停辍,真到了莫可如何的境地。

  虽然如此,这漫长的一段时间也并非全然虚度。岁月流逝,理念加增,使我能对事物作静观态度,也静观反省自己的观念作为。由此而认为,我还是得去寻找我曾寻找过的东西,其实是寻找我自己;既是追寻一种情感,于此也追寻这艺术的落根之所,一种人生的道理。绘画中的学问,并不以笔墨技术最为紧要,所要突破者,当是自己思想的种种局限,唯此为大。未有对事理的追溯和品察,画作也不会有什么精神强度和生命。真正的绘画思考,实是从画画人的生活意向、观念态度中萌生出来,即使糊涂的画,那也是因生活得混沌,没有从天地蒙养中得到感悟。当进士的板桥先生太息“难得糊涂”,恰是因为他对事物看的太透的缘故。

  一个人对整个世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人,既在铸造自我,也关涉到民族的自我铸成,无不与民族、时代和环境相联系。至于说到画画,虽然妙谛在于情感的抒发,但究其情致所致,无非是在这种联系中做出有悟性和格局的文章来。

  二

  广袤的黄土高原,经受历史的冲涮和洗涤,显得如此苍劲浑然。那年当我沿着半坡黄陵踏上这片无边无沿的黄塄塄的土地时,始知那心灵的震颤不是没有由来的。在这黄土的皱折里,万千沟壑中时时诉说着的朴实的话语,如天籁之声,渗进我的心灵。在这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人与自然曾有过的激烈抗争的痕迹,但更多显现出的是人和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塑造这种古老的关系。

  前年我曾去过晋西北的赵家沟,这是黄土高原大山峪里的一个村庄,是公社(那时尚未改称乡)所在地。山沟的顶顶上,一座里面只有农药、犁铧、盐及一些可用蛋兑换的日用必须品的供销社,就是这方园几十里的中心了。老汉们从附近沟里来到这儿门口,晒晒太阳拉拉话又各自回去。两顿糜子酸饭就着些咸水泡黑泡烂了的土豆丝干,是这里人们每日的食物。之所以吃那酸饭,是因为在坡上劳作一天而不致口渴。这是人们在无遮无拦的烈日下,在水源极少而又遥远的环境里生出来的法子,一辈辈传下来,也不知在这高原上传了多少年代。这样的生活当然就不止一个赵家沟,这片广袤的原野沟壑里还有许许多多。

  我惊异于这样的事实,大自然给予他们的食物是如此地粗糙和稀少,可是从晋西北到陕北,这片高原上的人们却都铸成了高大的身躯,筋强骨壮。赵家沟的人们也一点不是瘦弱和病态的,也都高大壮实得可以。当我们在这遥远的地方闭目神思,那活动在我脑子里的精力弥满的庄稼人、牧羊人,青壮年和老汉们,俨然是那横卧在中国的大地的神采和灵魂。这里的婆姨们也充溢着大地的元气,红塄塄的脸上也十分有光彩。

  是的,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从类人猿的直立行走,繁衍发展,到聚集起一个伟大的华夏民族来。我想,或许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坏事。唯其因为恶劣,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自有适应的能力和手段,才得以生长出一种足以抵御、应付外界的顽强的力量。正因为大自然给予的稀少,人们倒取得了一种充分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的勤俭品格。这里的农民我很少见到十分外露的人,他们的气度内向而深沉,都有着勿论发生多大的灾祸都能经受得起的韧性。内向的自我调节,使得人们在抵御住环境压力的同时,也抵御了自身心理上的压力。自有人类的一天到现在,人类改造着自己生存的环境,而又是这环境,塑造了人类自己。

  三

  一个民族的心理,总想永驻那曾有过的辉煌,所以才有那许多组成一个民族外貌和心理的东西在历史中的积淀。

  在我们的历史上曾有过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例如那为世所景仰的汉唐雄风。可是也有着一种沉重的道德负担,回响着一种滞重的节奏。土地孕育了人们,也造成人们对土地的依赖,较难突破环境的局限。因此在这片土地上,我既看到我们民族宽厚博大的气质和崇高的品位,她的创生和内聚之力的本源,也看到一种偏狭的内向的气质及看重承继、慑与变异的惰性和顽劣。当我在这里以无限深情感受着她那崇高古老和朴素单纯,她的彳亍不前和衰微,又使我如此地沉重压抑。从而生出一种变革现实的强烈呼唤。每当我感受到现代世界的活力热情,和那隆隆滚动的节奏,我就想起赵家沟的黄昏,那苍茫的天幕下,从地里归来的背着牲灵吃的草料的人们,那渐渐溶进高原巨大黑影里的羊群的叫声,想到那炊烟给这山沟带来的一天里短暂的生气和又笼罩这山沟的寂静。

  黄土高原,既然和我们同在一个天幕下,应该与今天的时代一同前进;既然历史已经震醒过来,那么它曾有过的活力、张力和热情也应重回这片土地,它也应跟上那隆隆滚动的节奏。我们的画笔要绘出黄土高原的昨天,让人们懂得历史,更要绘出它今天的变革,让人们认识未来。

一九八五年

(原载《江苏画刊》1985年12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尚扬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